专访甘李药业都凯:集采影响基本出清,把中国胰岛素卖到国外去
编者按:近年来,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全球崛起,势不可挡。本土创新药开始登上世界舞台,与欧美强敌同台竞技,中国市场也由此成为全球医药产业链上举足轻重的一环。2024年,时代传媒推出全新深度访谈栏目《寻药中国·时代Bio20人》,围绕中国创新药发展的荣光、困境和破局,与业界领袖对话,记录创新药浪潮下中国药企的成长与蜕变。
得益于国内胰岛素制剂产品销量的稳定增长,甘李药业(603087.SH)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大增。
根据甘李药业发布的2024年上半年业绩预增公告,报告期内,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9亿~3.3亿元,同比增长116.17%~145.98%;实现扣非净利润1.1亿~1.4亿元,同比增长7.61%~36.96%。
从数据上看,甘李药业的净利润已经基本恢复至胰岛素集采前的水平。2021年上半年,甘李药业的归母净利润为3.73亿元。
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统计,2021年全球成年糖尿病患者人数达到5.37亿,其中中国患者人数约占全球总数的1/4,约1.4亿人。胰岛素,这个事关中国过亿糖尿病患者健康的产业,在过去3年时间里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变局。当剧烈变革的硝烟散去,中国胰岛素行业格局出现了哪些崭新的变化,又迎来了哪些新的发展契机?
甘李药业董事、总经理、首席执行官都凯在接受时代财经专访时指出,借着胰岛素专项集采的东风,甘李药业的产品新准入了更多的医疗机构,其中也包括很多基层医院,继而成为更多糖尿病患者的药品选择。
“患者的评价与选择,以及医生的专业认可方为试金石。只有产品过硬,才是最好的竞争力。正是得益于集采政策所带来的巨大优势,公司在市场中赢得了更多的认可和青睐,这无疑为我们的经营发展按下‘加速键’。”都凯说。
甘李药业董事、总经理、首席执行官都凯。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集采影响出清
1998年,回国发展的甘忠如组建了北京甘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即甘李药业前身。在成立之初,甘李药业只有一家小小的实验室,但正是在这个实验室里,诞生了中国第一支基因重组人胰岛素。中国也因此成为第三个能够生产和销售基因工程人胰岛素的国家。
在甘忠如及其研发团队的带领下,甘李药业接连创造出多个“第一”:2001年,中国第一支速效人胰岛素类似物赖脯胰岛素注射液(商品名:速秀霖)诞生;2002年,中国第一支长效人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商品名:长秀霖)、中国第一支预混人胰岛素类似物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25R)(商品名:速秀霖25)也相继问世。这奠定了甘李药业在中国胰岛素行业的先驱地位。
2020年,甘李药业在上交所挂牌上市。当时正值生物医药行业融资的繁荣期,甘李药业在上市之后,连收了13个一字涨停板,成为当年“打新”收益最高的新股之一。
甘李药业的业绩表现也非常稳定。2020-2021年,甘李药业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3.62亿元和36.1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6.12%和7.4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31亿元和14.5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43%和18.04%。
几乎在同一时间,一场即将颠覆胰岛素行业格局的风暴也正在酝酿。
2021年11月,第六批国家组织药品带量采购(胰岛素专项)在上海拉开帷幕,中选品种的平均价格降幅接近50%。其中,甘李药业参与报量的产品全部获得中选资格,并且有3款产品是以第一顺位(A1)中选。
对于生产企业来说,胰岛素集采是一场“危”与“机”并存的挑战,其产生的影响很快在甘李药业的业绩上显露出来。
2022年,甘李药业营收为17.12亿元,同比减少52.60%,更出现了上市以来首次亏损,年度净亏损达到4.40亿元。甘李药业表示,这主要是由于中标产品价格大幅下降、集采实施前库存产品的一次性价格补差以及短期销量增长暂时不能冲抵价格下降带来的影响等原因所致。
首轮胰岛素集采的执行周期为2年。在首轮集采中标结果执行的两年间,中国胰岛素的市场格局也悄然发生变化。
2024年4月,胰岛素专项接续采购(下称“接续集采”)在上海开标。对比胰岛素首轮集采和此次接续采购申报的需求量,在首轮集采中,进口胰岛素与国产胰岛素的首年采购需求报量的比例大约为8:2,进口胰岛素占主要地位;但在本次的胰岛素接续采购中,进口胰岛素与国产胰岛素的需求报量已经基本持平。
在此次接续采购中,甘李药业申报的6个品种再次全部获得中选资格,并且所有参加组别均有A类中选品种。从采购需求量来看,甘李药业的首年采购需求量为4177万支,较首轮集采的首年采购需求量增加2513万支,增长率达151%。占整体采购需求量的比例达到17%,仅次于诺和诺德。其中,在三代胰岛素的报量里,甘李药业的采购需求量占比更是达到24%,较上次提升10个百分点。
在胰岛素集采进程中,甘李药业成为了大赢家。首轮胰岛素集采对业绩的影响也已经基本出清。2023年,甘李药业实现营业总收入26.08亿元,同比增长52.31%;归母净利润3.40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都凯对时代财经表示:“我们将在糖尿病领域持续投入,并紧抓机遇,扩增学术推广团队,加速基层覆盖,实现集采后产品的快速放量。未来也将积极拓展院外市场份额,利用公司研发优势、成本领先优势及市场先发优势,加快胰岛素全面国产化,让更多的中国糖尿病患者可以用上甘李的三代胰岛素产品。”
“把中国胰岛素卖到国外去”
随着集采常态化,越来越多的生物医药企业向外寻求“出海”机会,胰岛素行业也并不例外。在集采的影响逐步出清后,国际化成为甘李药业下一阶段的关键词。
针对目标市场的特点,甘李药业采取了不同的战略。都凯向时代财经介绍称,在开拓新兴市场方面,公司采取了制剂生产本土化和经营本土化两大战略,将自身优势资源引入新兴国家市场,以推动国际业务的快速发展,专访甘李药业都凯:集采影响基本出清,把中国胰岛素卖到国外去拓展公司的国际化商业版图。
以巴西市场为例。巴西是拉美地区糖尿病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根据《第十版IDF全球糖尿病地图》,截至2021年,巴西糖尿病患者数量已高达约1570万人(20岁至79岁),占拉美地区患者总数的47.5%。
早在2014年,甘李药业就开始布局巴西市场。通过与当地合作伙伴展开合作,如今甘李药业已经成为巴西胰岛素供应链的重要角色。
2023年一季度,巴西卫生部发布消息称,巴西胰岛素供应短缺,需要紧急招标上百万支速效胰岛素产品。同年4月20日,甘李药业的门冬胰岛素注射液和可重复注射笔成功中标,并在同年7月顺利交付了首批产品。
2024年4月,甘李药业与巴西总统共同见证其合作客户的胰岛素工厂落成。通过与甘李药业的技术转移合作,该药企成为巴西首个拥有胰岛素生产能力的本土企业。此次新工厂的落成将极大提高巴西患者对胰岛素类似物的可及性及可支付性,为巴西当地患者和医疗支付体系带来积极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近年来,甘李药业在新兴市场收获连连。2022年12月,甘李药业与印尼制药公司合作生产的甘精和门冬胰岛素预填充笔获得印尼公立市场招标的入围资格,2023年4月,甘李药业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在玻利维亚获批;2023年10月产品进入印尼公立医院;2023年10月,甘李药业的门冬胰岛素注射液在哈萨克斯坦成功中标。
都凯表示,在全球市场开拓方面,甘李药业也尤其重视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
2018年,甘李药业与山德士(SandozAG)签订商业和供货协议。协议约定,山德士将在三款生物类似药获得批准后,进行药品在美国、加拿大、欧洲等特定区域的商业运作,由甘李药业甘李则负责药物开发(包括临床研究)及供货等事宜。
2024年5月,甘李药业的生产设施符合欧盟GMP法规的要求,原料药、制剂及预填充注射笔生产线顺利通过了欧洲药品管理局(EMA)的GMP检查,也是国产胰岛素类似物注射液首次通过欧洲EMA的GMP检查。
“目前,公司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及欧洲EMA的上市申请受理,并顺利接受了两边药监局的检查,我们将积极推动在美国及欧洲的上市申请进展。2024年,公司通过了欧洲EMA的GMP检查,标志着公司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得到大幅提升。未来,公司将继续在其他全球市场推动注册申请工作,期望我们的产品可以获得更多地区国家的认可,造福全球范围内的糖尿病患者。”都凯表示。
甘李药业生产线。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甘李药业的国际化战略不仅停留在商业化市场上。随着国际化的深入,甘李药业在学术领域的影响力也正在加强。
2024年5月,甘李药业与巴基斯坦合作伙伴联合举办一场关于糖尿病治疗的学术交流会,邀请了200余位国际专家到访甘李进行深度的学术交流。这次活动旨在深化中国与巴基斯坦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在医学与健康领域的合作,共同探讨糖尿病疾病领域的治疗方法。
“我们深知国际市场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为此,我们不断壮大国际销售团队,与海外客户保持紧密的沟通洽谈,深化与国际大型制药公司的合作,以共同应对市场挑战。”都凯告诉时代财经,“我们希望通过合作交流增强公司的国际化影响力,为公司带来了更多的技术和市场资源。同时,我们不断提升本土化生产能力,确保能够推出更多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高品质产品。”
2023年1月,甘李药业北京总部扩增的制剂车间已经通过GMP符合性检查,并顺利投产;目前,甘李药业在山东临沂投资建设的生产基地一期项目也在稳步推进中。都凯指出,这将是甘李药业全球商业网络布局的重要一环,目标是打造全国规模最大、产品系列最全、创新产品最集中的降糖药品生产基地。
押宝GLP-1和第四代胰岛素
在胰岛素市场风云变幻的这几年里,一类超级新药在降糖领域横空出世,直接改变了糖尿病用药的市场格局。
GLP-1,即胰高血糖素样肽-1,是一种由人胰高血糖素基因编码,并由肠道L细胞分泌的肽类激素,可以以血糖依赖方式促进胰岛素分泌,并抑制食欲,延缓胃排空等。
2017年,诺和诺德研发的GLP-1受体激动剂(RA)司美格鲁肽上市,迅速成为最受瞩目的新药。2023年,司美格鲁肽在全球狂揽211.57亿美元销售额,并且极有潜力在2024年成为全球最畅销的药物。2024年第一季度,司美格鲁肽的销售收入约61亿美元,占诺和诺德总营收的约2/3。
据药融云指出,截至2023年5月,GLP-1类药物在糖尿病药物市场的占有率已经达到39%,超过胰岛素,成为全球第一大糖尿病治疗药物类型。
GLP-1RA展现出的强大的市场潜力,也吸引了无数玩家。目前,全球在研的GLP-1RA超过百款,其中有近一半来自中国药企。
都凯对时代财经表示:“国内GLP-1RA赛道竞争激烈,想要在未来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除了目前的研发速度较量外,还需具备强大的产品商业化能力。产品的商业化能力,则取决于产品药效、公司产能和商业化销售团队。”
在进行GLP-1RA研发布局时,甘李药业就有意识地寻求产品的差异化和优效性,以应对市场竞争。
2023年7月,据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信息,甘李药业登记了一项Ⅱ期临床研究,旨在评估GZR18对比司美格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GZR18是甘李药业研发的一款GLP-1RA半月制剂(两周给药一次),于2021年首次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开展临床试验。甘李药业也是国内第一个选择与司美格鲁肽头对头评估药物有效性的国产单靶点GLP-1RA的企业。
在2024年6月举行的第84届美国糖尿病科学会议中,甘李药业公布了GZR18注射液的Ib/IIa期临床研究突破性进展。经GZR18注射液每周一次(QW)和每两周一次给药(Q2W)治疗35周后,在中国肥胖症受试者中平均体重较基线减轻17.8%(QW)与12.8%(Q2W),相较安慰剂组(体重较基线增加0.7%)分别减轻了18.6%与13.5%。
同年7月,甘李药业公布了GZR18注射液IIb期临床试验的关键性结果。GZR18注射液最高剂量组中经2周1次给药治疗30周后,平均体重较基线降低达17.29%。且30周时,GZR18注射液组受试者体重仍在持续下降。以上研究结果显示,与已上市同类产品公布的减重数据相比,在相似的给药周期条件下,GZR18的减重效果优于司美格鲁肽,与双靶点替尔泊肽相当,且给药周期延长至1月2次。
在都凯看来,甘李药业成熟的工业化能力和多年来在糖尿病市场累积的经验,都是公司今后在GLP-1RA赛道的优势。
“公司具有充足的产能规模,产品供应保障能力较强。我们拥有充足的土地和厂房储备,规模化生产能力领先,产能持续增加,可满足未来快速增长的中国乃至全球的市场潜在供应需求。”都凯告诉时代财经,“此外,我们在糖尿病治疗领域深耕多年,拥有领先且丰富的商业化经验和2000余人的专业学术推广团队,销售渠道成熟,品牌优势明显,可以更快实现公司产品上市后的商业化。”
在GLP-1RA之外,第四代胰岛素也是甘李药业重点创新方向。与第三代胰岛素相比,第四代胰岛素的半衰期更长,能够降低注射次数,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血糖水平更加平稳,降低低血糖的风险。
GZR4注射液和GZR101注射液是甘李药业第四代胰岛素的核心候选产品。目前,GZR4与GZR101均处于II期临床阶段。GZR4是一款新型超长效基础胰岛素类似物,预期每周注射给药一次,实现平稳控糖效果。2023年9月,GZR4注射液完成中国II期临床试验首例受试者给药。另外,GZR4注射液美国临床试验也在推进中。
GZR101注射液则是一种第四代预混双胰岛素复方制剂,由甘李药业在研的长效基础胰岛素GZR33与速效门冬胰岛素混合制成,预期在每日一次给药的情况下能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的双相模式,兼顾空腹和餐后血糖控制,平稳降糖。2023年12月,GZR101注射液与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注射液进行头对头II期临床试验已经完成首例受试者给药。
都凯指出,与日制剂相比,胰岛素周制剂预计每年可减少胰岛素注射300余次,显著降低患者的注射频率,助力克服患者注射障碍,减轻治疗负担,有望提高患者群体的整体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上传,若侵犯您权益,请联系我们,谢谢!联系QQ:2760375052